新闻动态
94年张学良唯一健在儿子回国,飞机上要人照顾,64岁讲汉语不利索
发布日期:2025-05-22 06:31    点击次数:83

说到张学良,想必大家都知道,他被叫做“少帅”,名声在外。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从小就在军营摸爬滚打,长大后带兵打仗,大家都尊称他为少帅。张学良这一辈子,既有风光也有挫折。今天咱们要讲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少帅唯一还在世的儿子张闾琳。

1917年,张学良进了老爹张作霖的部队当兵。在部队里,他不断锻炼自己,打了两次直奉大战,立了好多大功。张学良这个人讲义气,心里想着报效国家,虽然是军阀家庭出身,但一点坏习气都没有。他特别关心士兵,凡事都自己动手干。渐渐地,他在部队里的声望越来越高,手下的将士们都真心佩服他,愿意听他的。慢慢地,“少帅”这个名头也越来越响亮。在部队里,张学良过得特别痛快、满足,在老爹的领导下,他可以大展身手。年轻有为的将军,威风凛凛,未来不可限量!

可没多久,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出了大事,一下子没了领头人。张学良硬着头皮,忍着失去父亲的伤心,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靠着好多老手下的帮忙,当上了东三省的保安总司令。经过这事,张学良知道自己以后没爹可以依靠了,性格也变得更沉稳,不再像以前那么毛躁。接着,南京国民政府又让他做了陆海空军的副司令、东北边防的长官,他就这样开始了好多年的领导之路。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对日军的攻打采取了不迎战的办法。张学良虽然心里恨透了日本人,但为了大局考虑,还是决定保护东北军的大部分力量,带着队伍撤走了。到了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了个伪满洲国,东北的老百姓从此就开始了十多年的苦难日子。张学良到了晚年,也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错误,他说自己没看出日本想侵略的真心,才选了不迎战的路子,对此,他感到非常后悔。

可没想到,这么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因为西安事变,竟然被国民政府关了起来,一关就是五十年。1938年起,张学良就被国民党政府悄悄控制起来,没了自由,本该大展宏图的年轻岁月,就这么白白浪费了。本该是干一番事业的年纪,却动弹不得,这对他来说,肯定是最大的遗憾了。

除了被关起来,整天没事干之外,还有一件让张学良极度伤心的事,那就是他的好多孩子都很早就去世了,这让他一次次经历了老年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

张学良年轻时英俊潇洒,吸引了不少少女的芳心,他的一生中有过三位伴侣,育有五个孩子。1914年,张学良和于凤至结为夫妻,之后他们有了四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已经很美满了,就算后来张学良被囚禁,还有孩子们可以期盼和依靠。但命运弄人,他的三个儿子竟然都早早地离世了,这让张学良一次又一次地心痛不已。

1917年,张家的大孙子张闾珣来到了这个世界,那时候张作霖还健在呢。他一看到这小家伙就乐开了花,老喜欢陪着他玩,疼得不得了,连张学良都有点儿嫉妒了。张闾珣从小就机灵,学习也刻苦,真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不过,他心里头有点问题,老爱自个儿愣神,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语,有时候还会干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来。

张闾珣原本心里的那点问题,调养调养也就没事了。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关了起来,张家的情况就越来越糟了,张闾珣心里压力特别大。那时候他正在伦敦忙活,又刚好撞上了1941年伦敦被狂轰滥炸的惨景,这让本来就心思细腻的他,精神越来越不好。再加上身边没爸没妈没亲人,他差点就撑不住了。到了1942年,张闾珣跑到美国去找他妈于凤至,于凤至一看儿子这憔悴样,心疼得要命,赶紧好好照顾他,盼着他能好起来。可这些都没啥用,张闾珣的情况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于凤至心想,说不定见了爸,他心情能好点呢,就劝张闾珣去台湾看看他爸。

1975年,张闾珣好不容易到了台湾,和张学良见了面。那时候的张学良已经上了年纪,他为了能让儿子好起来,费了不少心思,老陪在儿子身旁,一起看病、读书、出去散散心。可遗憾的是,尽管张学良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没能留住儿子的健康,只能无奈地看着儿子日渐消瘦,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1986年,张闾珣突然走了,连妈妈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张学良伤心极了,他亲手把大儿子葬在了阳明山,还特地叮嘱身边的人,不要把这事儿告诉远在美国治病的于凤至,免得她难过。

张闾玗是张学良的次子,他在某些方面挺随他爹张学良,是个爱玩的公子哥,性格开朗外向,跟他那个内向的哥哥大不一样。张闾玗把张学良的风流倜傥学了个十足,但沉稳爱学习的品质是一点没沾边。如今张闾玗已经长大成人,却还是很不懂事,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张学良被限制自由后,生活没了保障,于凤至急着想去照顾他,简单安排了孩子们后就赶紧回了国。可张闾玗好像根本不在乎爸妈的处境,他在给妈妈的信里说,自己过得挺好,想让妈妈多寄点钱来玩,还说要买车。那时候的张学良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当年大将军的样子。可张闾玗在这节骨眼上,不想着怎么帮家里渡过难关,光想着找爸妈要钱,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行,真是太自私、太不懂事了。

张学良被囚禁后,家里处处得花钱打点,真是难关重重。可这时候,张闾玗还是整天玩乐,花钱如流水,甚至还赌博欠了一屁股债。放到现在,这不就是个标准的“依赖父母族”嘛。张学良和夫人对孩子这么不懂事很生气,但也很头疼,毕竟是亲骨肉,不能不管。所以,他们只好求宋子文帮忙还债,再照应下他的生活。

1942年,张闾玗跑到美国去上学,在那儿碰到了他的另一半,两人很快就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也算是安稳了下来。不过呢,张闾玗年轻的时候不太懂事,养成了不少坏毛病,像抽烟、喝酒、赌博这些,把身子都给搞坏了。到了1986年,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受了好多罪,最后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在张学良和于凤至的三个儿子里,他特别疼爱小儿子张闾琪。这老三从小就很机灵,对父母很孝顺,行为举止也端正,所以张学良特别看重他,也很喜欢他。张学良心里头对这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盼着他以后能有大出息。

可是,不知道是上天的不公还是命运的玩笑。1929年,张闾琪竟然得上了肺结核,那时候这病可是要命的。张学良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所有的人情关系,想救回小儿子的命,但好多人都说没办法。张学良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可也没辙。就在那年7月初,他不得不离开生病的儿子,去北京见蒋介石。可他刚走没多久,张闾琪的病就突然恶化了,没过几天就走了。张学良身边的人知道这事儿后,都不敢告诉他,生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

之后,张学良听到这事儿,心里头那个难过啊,赶紧把老婆于凤至接到了北平。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说不出话来,一想到小儿子以前的点点滴滴,就忍不住放声大哭,心里头那个痛啊,真是没法说。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这对上了年纪的老两口来说,简直是太狠心、太沉重的打击了!

张学良曾长时间沉浸在深深的悔恨里,眼睁睁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先他而去,心里头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连累了孩子们。他想,要不是自己被囚禁,孩子们也不会受牵连,或许就不会这么早就离开人世。回想起年轻时的风光无限,再看看现在晚年要受这等煎熬,真是人生多变,命运太不给人留情面了!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赵一荻生的第四个娃,叫张闾琳。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独苗,而且也是他们孩子里活得最长久的。不过,张闾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跟他的父亲还有哥哥一样,他这辈子也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1929年,赵一荻有了张闾琳这个孩子。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听到消息后,马上过来帮忙,给赵一荻找了住的地方,还准备了日常用品。就这样,赵一荻带着孩子安稳地过了十一年。到了1940年,赵一荻本想带孩子去更安全的地界,但一想到张学良被关了起来,她还是决定留下陪他。那时候张闾琳还很小,世道又乱,赵一荻不敢冒险带着孩子走。为了让孩子安全,她把张闾琳交给了可靠的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照顾。

194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被关在台湾高雄的一个旧屋子里。到了1954年,宋美龄派董显光夫妇去教张学良英语,顺便摸摸他的底。可没想到,这两家人处着处着,就成了好朋友,啥心里话都聊,跟知己似的。后来,董显光夫妇接到任务要去美国工作,临走前,他们跟张学良夫妇说,自己要去美国了,问有啥需要帮忙的不。张学良和赵一荻一听,高兴坏了,赶紧求他们帮忙找找自己多年没见的儿子。董显光夫妇一听张学良还有个儿子在美国失踪了,惊讶得不行,连忙保证,只要孩子在美国,他们一定给找回来。

以前科技没现在这么先进,要在那么多人里找一个十几年没联系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因为中国战乱,早就带着孩子跑回美国了。他们想起赵一荻的托付,为了保护这孩子,就对外说孩子是他们亲生的,连以前的名字都不再提了。因为好多事情挡着,董显光夫妇到处问、到处找,就是找不着张闾琳。实在没办法了,董显光只好找美国政府帮忙,希望能找到孩子。还好,有了美国政府的助力,董显光终于见到了张闾琳。

1956年5月份,董显光找到了张闾琳,跟他说了他的身世。伊雅格夫妇对张闾琳特别好,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在美国生活的这些年,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现在特别出色。董显光想让张闾琳找个时间回去看看亲生父母,他们要是知道自己儿子现在这么棒,肯定会特别开心的。

董显光写信给张学良和赵一荻,分享了那个喜讯。他俩收到信后,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心里头那个美啊,知道儿子不仅好好活着,还长成了他们盼望中的那副出色样子,真是放心了不少。

董显光为了能让张学良夫妇快点见到张闾琳,隔几天就去跟蒋介石说好话,求他点头答应。经过他一次次的恳求,蒋介石终于被说动了心,同意让张闾琳来台湾探望爸妈。

张闾琳抱着一岁多的娃娃,踏上了去台湾的旅程,只为探望多年被关着的爸妈。这一见,已是十多年后的重逢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瞧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心里头翻江倒海,思绪万千。他们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淘气样,想起了那些没能见面的孩子,还有这些年日日夜夜的想念,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

张闾琳携妻儿到台湾短暂居住,天天和父母唠家常,分享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张学良搂着刚满一岁的小孙子张居信,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在经历了失去三个孩子的痛苦后,小孙子成了张学良最大的安慰。他又重新找回了快乐,对这个小家伙简直是疼爱得不得了。

从那以后,每年的某个时候,张闾琳都会带着孩子回台湾探望双亲。那段时间里,张居信有了个弟弟,张学良亲自给他取名叫张居仰,这个名字代表了他的信念,他还盼着这两个孩子长大后能为国家做贡献。

1990年,国民党对张学良的看管松了些,但就是不让他回祖国。于是,张学良去了美国,和儿子一起生活,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想再回祖国大陆瞅瞅,去东北看看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期间,他也试着偷偷回国,可都被国民党给拦下了,就连去香港见见朋友都不成。

1993年的时候,张学良和赵一荻觉得自己回国没戏了,就打算把台北的房子卖掉,让儿子张闾琳替他们回老家瞅瞅。张闾琳是个大孝子,爸妈说啥他都愿意,立马就点头答应了。平时跟老爸聊天时,老爸总爱讲他小时候的事儿,说东北,说中国,那份想念和留恋,一听就能感觉出来。张闾琳觉得,作为儿子,帮老爸完成心愿是应该的,再说他自己也是中国人,理应回去看看好久没见的家乡。只不过,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这事儿就先放下了。

1994年,张闾琳手头收到了一张来自北京航天研讨会的请柬,他心里明白,这可是个回国的绝佳机会。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下,他就和老婆一起搭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坐在飞机上,张闾琳心里五味杂陈,俗话说得好,快到家乡时心里反而更忐忑。毕竟他已经几十年没回中国了,一直在美国待着,连中文都说得不太流畅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到时候再想办法吧。等他们到了北京,咱们国家的外国专家局局长亲自出来迎接,对张闾琳夫妇特别热情周到。

张闾琳在北京的时候,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的事儿,他对中国只用了几十年就赶上了西方上百年成果感到特别高兴和骄傲,觉得中国变强大很快就会实现。他还在北京逛了故宫、天安门、长城这些有名的地方,对祖国的美景连连称赞。在这里,他们头一回在中国体会到了家和民族的亲情。

会议一完事儿,张闾琳就想着去完成爸妈一直以来的心愿,他申请去沈阳瞅瞅老爸出生的老地方。申请很快就过了,于是张闾琳和他老伴就坐上了开往沈阳的火车。

沈阳南站今天有位特别的访客,他是少帅的公子,几十年没回来了。这回他终于站在这片故土上,环顾四周,回想起当年那个年轻气盛的将军,带着队伍英勇奋战,豪饮壮行,在东北大地上书写传奇。想着这些,他眼里泛起了泪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沈阳,张闾琳游览了以前的“大帅府”,还有赵四小姐住过的那座楼,以及九一八事变的纪念馆等好多留有父母记忆和民族历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仿佛懂得了为啥老爸那么想再瞅瞅老家,这儿是血脉相承的根源,是他心心念念要保护的地方,更是他魂牵梦绕的家。

张闾琳回到美国,跟张学良聊起了家乡的见闻。张学良这位老人家,静静地坐着,听儿子细细讲述故乡的事儿。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把年纪,再也回不去故乡了,只能在儿子的叙述里找点安慰。不过这样也挺好,他这一生,前半辈子风光无限,后半辈子平平淡淡,现在到了晚年,能听到家乡的消息,就已经很满足了。

之后,张闾琳经常回中国,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到东北走走,感受老爸当年的英勇风采。没多久,赵一荻走了。又过了些年,张学良在101岁高龄时也离开了我们。他虽然不在了,但我们会一直记得,那个年轻时的帅气小伙,那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那个慈祥的老人家,他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一辈子,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